当数字浪潮冲刷乡土,潍坊学院2024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二班孟政宇等其他专业七学子以“青衿护根・文韵兴乡”为旗,于2025年1月11日奔赴山东青州,以文化为舟,载一程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。他们并非简单的“传播者”,而是以青年之眼凝视历史褶皱,以科技之翼托举传统精魂,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播撒文化觉醒的种子。
青州市博物馆内,青铜器纹路与水墨丹青被赋予新声。志愿者化身时光摆渡人,令文物“开口”诉说——纹饰中的先民信仰、笔锋里的文人风骨,皆凝为流动的史诗。历史在此褪去尘埃,叩问当代:如何让文化的基因在现代血液中奔涌?
红绳中国结、墨痕拓印、油彩脸谱,成为连接古今的脐带。孩童指尖缠绕的不仅是丝线,更是祖先镌刻的美学密码。“动手比看书有趣”,稚语背后,是文化从“他者叙事”向“身体记忆”的涅槃。
在青州二中,学生凝望家乡砖瓦,恍悟“每块皆是历史的注脚”。 教育在此刻超越知识传递——当年轻一代以本土文明为精神坐标,乡村振兴便有了不竭的心跳。
新媒体矩阵中,古城晨雾与数字代码共舞,非遗技艺借流量重生。这种“破圈”不止打破地理藩篱,更隐喻文明存续的真谛:唯有扎根现代语境,传统方能逃离博物馆的标本命运。
从文物活化到校园播种,从手工触达到云端破壁,这场实践暗合着文化传承的三重境界:唤醒记忆、重塑认同、创造新生。青年志愿者们以躬身实践诠释——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图景的重构,更是精神原乡的寻回。当传统文化的星火与青春热血相遇,照亮的不仅是青州的街巷,更是一个民族走向文化自觉的漫漫长路。这趟旅程只是起点,未来还有无数的挑战与机遇等待着。我们每一位参与其中的青年,都将能成为文化传承的火种,带着这份在实践中收获的感悟与力量,奔赴四方,用青春续写文化的辉煌篇章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