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0日,潍坊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2024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二班孟政宇等8名同学一早抵达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,开展“芯”火相传非遗传承志愿服务活动。团队依托技术专业背景,结合现代传播理念,为传统风筝文化的推广注入新动力。活动前期,团队接受了系统培训,深入学习风筝的历史演变和工艺细节。在周老师指导下,队员们梳理出从古代“木鸢”到现代风筝的发展脉络,重点掌握了“扎、糊、绘、放”四大技艺的特点,并针对不同年龄游客准备了多版本讲解词,确保信息准确性和传播有效性。
在实际服务中,队员们分组负责不同展区。在传统工艺展区,志愿者现场解析风筝的竹架构造和绑扎技巧,演示如何通过对称与平衡实现稳定飞行;在民俗展区,则结合“蝙蝠”“仙鹤”等典型纹样,讲解其背后的吉祥寓意,帮助观众读懂图案中的文化语言。
为增强体验,团队特别设计了集章打卡活动。他们提前制作五款代表性风筝造型印章,如“沙燕”“龙头蜈蚣”等,每款配有简要介绍。孩子们带着任务卡穿梭于展馆,在盖章过程中主动询问、积极观察,很多家长也一同参与,现场气氛活跃。
服务过程中,队员们还协助工作人员维护秩序、引导参观,并收集观众反馈。不少游客表示,这种结合动手与动脑的方式,尤其适合家庭参与,让人在趣味中理解非遗、亲近传统。
这场青春与非遗的邂逅,恰似那高飞的风筝。“芯”火相传的故事,或许只是非遗保护长河中的一朵浪花,但无数这样的青春力量汇聚在一起,终将托起传统文化驶向更加辽远的未来。

